专家分析:汕头海湾隧道对隧道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9月底正式通车的汕头海湾隧道,为汕头内海湾南北两岸开辟全天候过海新通道。作为“高级超级工程”,汕头海湾隧道的建设与国内其它跨海隧道相比,在施工工艺、施工难度上有哪些差异呢?它的建设,对于同类型工程建设有何指导意义呢?为此,汕头融媒记者专访承建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汕头海湾隧道项目部工程部部长张文新,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分析。
2016年,张文新开始参与汕头海湾隧道建设,目前,他仍留在汕头,负责项目后续工作。张文新介绍,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以及汕头海湾隧道都是超大难度工程,而就所处地质条件来说,汕头海湾隧道是三条跨海隧道中最复杂的。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汕头海湾隧道项目部工程部部长 张文新
这三个隧道分为两种施工类型,汕头海湾隧道是盾构施工,厦门翔安隧道和青岛胶州湾隧道是矿山法施工。综合难度来说,厦门翔安隧道和青岛胶州湾隧道还是处在岩层、岩石地层,汕头海湾隧道处在上软下硬,上边是淤泥质土,基本上是没有强度的,下面的强度达到216兆帕,属于两个极端,极软极硬混合在一起在一个断面内。从施工难度来比,汕头海湾隧道更高,风险更高,所以我们选择盾构法施工,能保证安全。
汕头海湾隧道工程具有“大、高、硬、浅、险”五大特点:“大”是指采用的泥水盾构机直径达15.03米,属于超大直径;“高”是指隧道处于高地震烈度区,达到8度;“硬”是指岸上段孤石和海中基岩段,岩石的强度高;“浅”是指盾构机上方覆盖层厚度薄,没有达到通常要求的盾构机直径一倍以上;“险”是指海湾隧道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尤其是海湾隧道处于软硬不均地层,有三段长达182米基岩突出段。这给隧道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汕头海湾隧道项目部工程部部长 张文新
断面越大,里面的地层种类会越来越多,难度会越来越大。虽然直径大了一米或两米,但是施工难度可能是成几何倍数增加好几倍。这里也没有什么经验,我们通过设备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最后直接掘进,把基岩段穿过去。这个是在全世界是首次盾构机直接穿过基岩凸起段,排名前列对我们国内盾构设备技术提升了一个档次,第二对盾构施工方法,提高了进步。
张文新表示,在汕头海湾隧道建设过程中,创新和开发形成的多项前沿技术及施工经验,对目前国内正在建设及后续类似工程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汕头海湾隧道项目部工程部部长 张文新
汕头海湾隧道取得了很多经验,作为隧道局目前在施工的14米以上的大直径隧道还有10个项目,这些经验在别的地方都得到广泛运用。
作为国内首条建于8度地震烈度区的海底隧道,汕头海湾隧道建设成功,攻克了一系列高级施工难题,创建了“可感、可知、可掘、可稳”的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修建关键技术体系;首创了高烈度地震区海底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地抗震建造体系,并创新性地在隧道东西线各设置了6处消能减震节点。这些消能减震节点采用记忆合金构件,不仅在震后能自主恢复变形,还能记录下隧道受地震影响变形的数据,形成海量数据库,为将来同类型工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汕头海湾隧道项目部工程部部长 张文新
引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院士评语:“汕头海湾隧道建设中形成的高烈度地震区海底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地抗震建造体系,对未来中国隧道建设、世界隧道建设将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对我国未来开工建设的琼州海峡隧道、渤海海峡隧道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来源:汕头新闻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