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用地难题,拓展发展空间,汕头这样谋划推进……

汕头资讯助手1 2021-09-14 09:10:5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当前,围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部署要求,我市正加大统筹和推进力度,全力谋划拓展用地增量,优化提升用地存量,为我市工业高质量集聚集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龙湖工业园区。

拓展高品质产业空间,是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然而,长期以来,工业用地紧张和土地低效利用并存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全市工业产业提速发展。当前,围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部署要求,我市正加大统筹和推进力度,全力谋划拓展用地增量,优化提升用地存量,为我市工业高质量集聚集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产业拓空间向土地要效率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汕头中心城区东部的龙湖工业园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里已经形成经济、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集聚区。如今,围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目标,园区正奋力开辟为产业拓空间、向土地要效率的新路子。

龙湖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5200多亩,包括万吉、珠津、龙盛、龙新4个工业片区。园区内现有企业260家,其中上市企业13家,规模以上企业84家,高新技术企业54家。

当前,园区工业用地已基本摆满,可供产业拓展的空间非常狭小,为破解迫在眉睫的用地难题,龙湖区正积极谋划开发建设规划总面积约1.36万亩的龙东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

该园区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下来龙湖工业园区办将坚定“工业立市 产业强市”发展目标,做好土地“加法”,拓宽产业空间;做好土地“乘法”,向空中要土地效率,围绕“空间换地”要求着力挖潜,向垂直空间要土地效率,进一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加快推进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

在金平区,总面积7500亩金平工业园区,划分为金园工业区、升平工业区等6个片区,入驻了太安堂药业、东风印刷、天际电器等500多家企业。由于地处中心城区,园区工业用地同样紧缺。而部分用地的低效利用,直接影响园区扩容提质增效。

据介绍

为切实破解用地紧缺的问题,金平工业园区对已完成认定的首批14宗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项目加快推进,并对有用地需求容积率低于2.0的企业进行全面清查,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低效改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鼓励、引导一些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与园区企业进行合作,发挥国有企业资本优势,整合园区零散用地资源进行成片、成块开发,提高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率。

柏亚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项目,是“汕头市首批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项目”示范单位,项目对192亩的容积率为1.03的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建设柏亚产业城。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超55万平方米,容积率更提至4.87。项目全面建成并投产后可入驻企业200家以上,年产值及营业收入预计可达到30亿元或以上。

强化保障提升高效用地水平

工业用地难

是制约汕头工业发展壮大的

瓶颈之一

1

一方面,工业用地在城镇建设用地中仅占19.5%,工业用地成本居高不下。

2

另一方面,现状产业集而不群,存在产业空间碎片化的情况,整合开发难度较大。部分工业用地还存在粗放利用和闲置浪费现象,每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因此,强化工业用地保障,提升节约集约高效用地水平,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提供充足的用地空间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对此,我市将坚持依托比较优势原则,形成人无我有的错位发展;坚持优化存量做大增量原则,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坚持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原则,做到有所求有所不求。

抓载体

通过抓载体,解决产业发展空间问题,抓存量工业园区提质增效,支持标准厂房建设、村镇集聚地升级改造、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等;出台“工改工”政策,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抓项目

“项目就是生命线”。我市将通过抓项目,解决工业发展后劲问题,着力解决优质项目增资扩产企业用地需求,引导上市企业增发项目优先在本市落地;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提高资源配置市场化水平。

抓要素

抓要素,解决资源精准供给问题。在关注传统需求侧投资、消费、出口三大要素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土地、创新、金融、劳动力等要素的有效供给。

土地方面,学习先进推行标准地、揭榜制;创新方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重点解决本地企业关键技术制约的瓶颈问题;金融方面,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记者手记

变“项目等土地”为“土地等项目”

在“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推动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征程上,工业必须肩负起历史使命。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将其作为汕头发展的长期战略,必将对汕头未来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而面对用地紧张和土地低效利用等制约工业发展的情况,需要我们聚焦问题补短板,精准发力促提升。特别是要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努力闯出一条实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产业发展也要“亩均论英雄”,通过高质量的产业和项目来释放土地效能,无论是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还是打造重点平台园区,都具有建设性、方向性的探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划定工业用地红线,严控工业用地开发房地产,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交通和园区等基础设施,相信变“项目等土地”为“土地等项目”指日可待。

来源:汕头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