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好!证监会:这些涉房企业可在A股融资!专家:支持实体经济

汕头资讯助手1 2022-10-22 08:16:5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10月20日,据中国证券报消息,证监会相关人士透露,对于涉房地产企业,证监会允许部分存在少量涉房业务但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刘水认为,本次政策落地后,部分有涉房业务、占比不高、现在符合条件的涉…

10月20日,据中国证券报消息,证监会相关人士透露,对于涉房地产企业,证监会允许部分存在少量涉房业务但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

此前,监管部门基本暂停对于主营业务不是房地产但有涉房业务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核。不过,这次融资开口对准入企业和融资方向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符合条件的企业仅少数。从资本市场层面看,个别初步符合条件的企业股价10月21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多位业内专家10月21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将促进相关企业剥离房地产业务,出售房地产资产,有助于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保交楼”或出险楼盘项目收并购,从而有助于房地产市场风险有序释放和平稳健康发展。

意在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对于涉房地产企业,证监会在确保股市融资不投向房地产业务的前提下,允许以下存在少量涉房业务但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自身及控股子公司涉房的,最近一年一期房地产业务收入、利润占企业当期相应指标的比例不超过10%;参股子公司涉房的,最近一年一期房地产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占企业当期利润的比例不超过10%。

10月21日,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少量涉及房地产、但不以房地产作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如果其在资本市场融资不仅不会因为参予的收并购或交楼而受到限制,反而可能会受到鼓励,这将有助于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保交楼”或出险楼盘项目收并购,从而有助于房地产市场风险有序释放和平稳健康发展。

“对于主业非房地产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其中一些地方国企、城投平台或者其他实体企业,如果因为其(或子公司)参与了收并购和‘保交楼’,从而导致‘涉房’而无法在资本市场融资,这对于引入社会资本推进收并购和‘保交楼’,进而稳定房地产市场是非常不利的。”

长期以来,A股市场已基本暂停了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包括再融资、借壳融资。2017年“房住不炒”上升为房地产的顶层设计后,更加强调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房地产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的限制更加严格。

2020年6月,招商蛇口原本计划以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深投控购买其持有的南油集团24%股权,并就此向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资管定增募资,但最终这笔交易宣告失败。

近年来,涉房企业成功通过定增融资的也仅有大悦城,但也属于中粮集团旗下房地产业务的整合。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10月21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本次政策一方面放松涉房企业的融资,有明确限制条件,不再一刀切。另一方面,又明确限制了资金用途,募集资金不能投向房地产业务。既严格限制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体现了坚持“房住不炒”,又落实了支持实体经济融资,更好发挥了资本市场支持实体融资的作用。

多家企业股价出现拉涨

从本次政策的相关指标要求看,房企已经被排除在队列之外,初步符合指标的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或曾有相关房地产子公司企业等。

刘水认为,本次政策落地后,部分有涉房业务、占比不高、现在符合条件的涉房企业会加快在A股市场进行融资,如中天金融、济南高新、南山控股等。

盘面上,多家相关企业10月21日开盘后明显活跃,部分基建股也出现微涨。荣丰控股、南山控股收涨停,济南高新、中迪投资、中天金融开盘后触及涨停,纷纷突破五日均线。

据2021年年报,荣丰控股房地产开发营收为2235万元,同比下降71.32%,占总营收比重为8.86%。报告期内,荣丰控股对现有房地产业务进行剥离处置,“公司致力于由房地产向医疗健康行业转型,未来将继续对房地产资产进行剥离处置。”

济南高新2022年上半年产业园区及房地产业务实现收入6140.26万元,占总营收比重约8.5%;2021年其房地产业务实现收入约1.32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10.23%。

今年以来,济南高新有意加强园区开发、运营业务,与天安中国房地产有限公司、深圳世联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火花园区智略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刘水表示,“由于涉房收入、利润占比低于10%的要求,一些企业为了满足条件,充分利用政策进行融资,会加大对房地产业务或资产出售,以降低房地产业务比例。”

中天金融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业营收约13.81亿元,同比下滑66.06%,占总营收比重为15.23%,保险行业营收占比提升至76.93%。可供对比的是,在2021年上半年,其房地产业营收占总营收比重高达81.71%。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记者|黄婉银

编辑|段炼 魏文艺 杜恒峰 易启江

校对|程鹏

|每日经济新闻nbdnews原创文章|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文章转载自: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