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建设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南澳勒门I项目攻关新技术获多项专利

汕头资讯助手1 2022-12-12 09:20:4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截至11月,该风场已完成年度发电目标的132.59%;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扩建项目也于年初获得核准。

南澳县南部海域勒门列岛附近,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投建运营的35台风电机组迎风转动,随之发出的海上“绿电”由12公里之外的220千伏疏港变电站并入电网,照亮汕头城乡的每一个角落。更令人振奋的是,截至11月,该风场已完成年度发电目标的132.59%;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扩建项目也于年初获得核准,正在有序推进各项施工准备及招标工作。奋楫逐浪中,“绿色能源、蓝色崛起”成为汕头风电产业向海上高歌猛进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当前,汕头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和以海工装备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和千亿元级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让“风从海上来、风能变绿电”成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写照。

时间回到2018年,发电行业的特大型央企大唐集团落户汕头,投资建设装机总容量245MW的南澳勒门Ⅰ海上风电项目,开启海上风能开发之路。项目于2021年12月底并网投产,跑出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海上风电建设“加速度”,期间成功应对多个台风挑战,还创造了单台风机48小时最快吊装纪录。

项目成功投产后,确保设备运行可控、在控至关重要。刘兴汉是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风场)负责人之一,他所在的部门就是负责风场设备的维护工作。“我们利用小风窗口期,截至目前完成了全场风机500小时维护工作、视频监控安装调试、风电场大数据接入等一系列专项工作,同时利用海况预测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及时安排开展预维护工作,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331天。”刘兴汉笑着向记者介绍,并兴奋分享了一则新的好消息——他与同事历时3年攻关的 “66千伏海缆集电线路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即将在年底结题。 该项技术获得近10项专利,将应用于海上风电集电线路系统运行方式的升级,配合海上风电大兆瓦机组装机容量提升的需求,为今后近海、远海、深海的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在刘兴汉看来,结题是“终点”更是起点。近年来,中国风力发电发展迅猛,新机型从出台到应用的速度飞快,不断实现技术攻关一方面是“完成优化方案”,另一方面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更多探索的可能性。“这些年我们走访了许多设备厂家和设计院,目前最大的难点在于海缆的生产和配套电力设施的制造。我认为,新技术的开发是可以倒逼设计制造的,甚至能够反哺各流程、各环节的优化,推动海上风电技术更快提升和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刘兴汉说。

庆格尔也是“66千伏海缆集电线路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小组的一员,这名“90后”小伙来自内蒙古赤峰市,自2019年来到汕头加入大唐后,他便全身心投入到海上风电事业中。在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这个年轻的集体中,他与其他青年同事们是当之无愧的先锋队、主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让庆格尔备受鼓舞,他表示,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围绕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探寻海上风电建设这一主责主业积极贡献青年力量,助力汕头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逐梦蓝海 书写担当

“十四五”时期,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尤其是发展海上风电,是全省新增电源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

拥有218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67公里海岛岸线的汕头,海洋风力资源丰富,有天然发展海上风电的优势。目前,汕头正坚定不移地走好走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依托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集中打造20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形成“1+3+3”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举全市之力高起点、高水平建设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在汕头海上风电这一“新能源战场”,一批又一批的风电人扛起责任、书写担当,不断创造、见证多个突破、多项创新。相信在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下,未来,汕头海上风电必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来源:汕头发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