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南澳: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海上党建”点亮美丽海岛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这两天有渔民拆伙,渔船价格没谈拢引发纠纷,才调解成功……还有很多小事纠纷在第一时间介入,阻止了矛盾扩大,也就没有登记在册。”初冬时节,在汕头市南澳岛,后宅镇综治中心负责人述说着工作的日常。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让后宅镇综治中心负责人备受鼓舞,他说:“综治中心的设立还是很有好处,让老百姓有个说理的地方,也是解决群众矛盾和诉求的平台。我经手的案件就超过100个了,大部分都得到成功调处。”
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对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来说,化解矛盾纠纷只是其中一环。近年来,南澳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探索打造“社区+乡村”两种基层治理模式,全力绘就基层社会治理最大“同心圆”,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工程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海岛综合治理之路。
啃下“硬骨头” 打造示范带
初冬的南澳岛别具风情,一侧青山连绵,一侧碧海银沙。风车山、灯塔、彩虹海……环岛路一个个与海相伴的乡村绘成一条60公里的环岛乡村振兴示范带,犹如镶在这座海岛的珍珠项链,光彩夺目、如诗如画,吸引着游客前来打卡。
一个个靓丽的景点,背后是南澳各级各部门一次次“啃下”违规占用的“硬骨头”。
“咱们终于有个像样的村口了。刚开始村民见了我们像坏人一样,现在都理解了。”近日,深澳镇走马埔村党总支部相关负责人感慨道,因历史遗留问题,该村违规占用现象较为严重。由于违建时间长、涉及户数多,因此拆除难度大。面对拆违困难,该村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组织党员召开会议进行商讨,凝聚党员力量,动员党员干部广泛宣传,积极参与,通过挨家挨户沟通,才有如今的转变。
深澳镇是南澳县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带(环岛北线)整治项目的重点镇。目前,该镇共拆除91处,拆除面积为6886平方米;共整治清理76处,整治清理面积15479平方米。
为促进海岛乡村游走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南澳集中力量,打造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对接各个镇、村的特点和实际,对产业项目进行功能布局和谋划,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海岛旅游资源优势,拓展现代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多元价值,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促进美丽乡村与乡村产业、乡村文化、乡村旅游和海岛旅游等融合发展,实现村兴民富。
漫步在三澳村红蓝白相间的村道上,村民在房前屋后的小花园、宽阔整洁的广场休闲健身,党建、乡村振兴、“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宣传文化牌随处可见;海边渔舟点点、白鹭高飞,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乡村风景图徐徐展开。
过去的三澳可不是这番模样,垃圾乱丢、生产工具乱摆,脏乱差成为人们对这里的固有印象。近年来,三澳村结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及“创文强管”行动,陆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先后完成了垃圾转运站、生态污水处理系统、村道亮化与疏通、青山栈道景观、“三线”整治等17个项目。在这一过程中,三澳村还着力开展“三清三拆”整治行动,打造具有南澳特色的美丽乡村风貌带,实现乡村美丽宜居。
令游客放心 让群众满意
南澳大桥通车后,解决了海岛居民和岛外游客进出岛难的问题,让南澳岛的旅游业迅速“火”了起来。同时也加大了海岛综合治理难度。作为南澳县城镇,后宅镇承担着城市管理、旅游服务、对外商贸等功能,其治理难度不言而喻。
如何实现有效的基层治理?后宅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成立后宅镇综合治理委员会,规范日常运作、会商、协调、考评等机制,推动综治中心高效运作。并整合综合治理、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职能部门联合进驻办公,组团为群众解决困难,让群众诉求“一扇门进出,全流程办结”。
走进后宅镇综治中心大厅,三两群众正在喝水休息,工作人员为游客解决诉求,大厅内摆放着路线指引、便民雨伞、口罩等爱心物品。据介绍,该中心内还是游客综合服务大厅、旅游综合管理室,可以为游客提供求助、咨询、投诉、举报、建议服务,统一集中受理各类旅游矛盾纠纷和旅客游玩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融合公安、司法、市监、文旅等部门力量开展维权调处。
据统计,该中心今年共受理游客因退订酒店、民宿、旅游项目等产生的旅游纠纷20起,调解成功率100%,并退还游客6000元人民币,得到游客一致好评。
让游客玩得放心,也要让群众满意。离后宅镇综治中心不远的城南社区,随处可见一张印有“为群众办好事 让群众好办事”红色海报,上面有个醒目的二维码,这是该社区新推出的“书记在线”二维码。居民群众只需通过“扫一扫”,即可向社区提出意见建议、反馈诉求。
“让大伙儿能够真切感受到说话有人听、诉求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建言有地方。”该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社区落实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及时解决群众反馈的问题。小问题第一时间落实专人解决;需要讨论的,依托社区“大党委”,定期会同“大党委”成员单位就群众反馈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及时疏通堵点,实现社区民意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城南社区是南澳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澳县创新工作理念,继承和发展“枫桥经验”,着力构建“社区党委总网格长—网格党支部管理员—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化体系,以党员中心户为表率,辐射带动若干户居民,打通了工作传达、民情反馈、畅通服务的“最后一米”。2021年,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排查矛盾纠纷共93次,调解各类民间纠纷50宗,调解成功50宗,调解成功率100%,调解回访满意率达到100%。
解渔民之忧 破防疫之难
南澳是海洋大县,四面环海,养殖捕捞产业历史悠久,渔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据统计,目前该县共有渔业村16个,有各类渔船577艘,渔业从业人员达11604名。
为破解出海作业周期长、渔民党员管理难的问题,实现对渔业生产领域的党组织覆盖,南澳县在后宅镇龙地渔村、云澳镇南台村等10个渔村相继成立了渔民党支部,对从事渔业生产工作的党员统一进行组织管理。形成“海上渔船党委—渔港渔民党员活动室—渔民党支部—渔民党员联络站”组织体系,打破党员教育时间、空间限制,实现渔民党员学习教育等党内生活“海陆衔接”,织密党建“红色网格”,有力解决了“陆上找不到党员、海上找不到组织”难题。
以云澳镇为例,该镇结合渔业生产特点,不断探索完善“党建+渔船”工作模式,落实各党小组挂钩联系渔船制度,形成上下贯通、互联互动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渔民党支部的阵地作用,很好地规避了风险,使船员的生命安全多了一道保障,带动海上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压实。
红色力量的注入,让渔民出海捕捞的安全系数再次提升。在渔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渔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下,许多海上救人不留名、身体力行践行共产党员誓言的渔民党员涌现,有力地带动了广大渔民向善向美。
南澳既是知名旅游岛,又是渔业大县。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南澳承担着游客和渔民双重防疫工作的重担。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云澳镇发挥“海上党建”和网格员等优势,落实党政领导包村,村干部包船的网格化管理措施及渔船跟帮制度。各村(社区)的渔船管理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位网格员,实行网格员包船制度,制定网格员包船台账。
“每位网格员包管渔船,村党组织全面掌握了解包管渔船的基本情况。”云澳镇相关负责人说,网格员需要时刻掌握渔船和船员的动态,不时联系船主询问渔船动态。针对可能涉敏感海域的重点渔船渔民镇村每月至少回访一次建立网格员渔船管理群,日常在群里进行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涉敏感海域等宣传工作,开展进出港报备、动员核酸检测等日常工作。
此外,云澳镇各村(社区)为出海渔船编制跟帮作业组,2~4艘渔船为一组共同作业。每个组内的船长之间相互督促,每次出海作业都共同出行,在航行和作业期间保持联系,提高出海作业的安全性,特别是发生意外事故之时,组内其他渔船能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救助。
拾起撂荒地 流转山林地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或外出务工,种地劳动力严重缺乏,农户承包地撂荒问题日益突出,治理撂荒地成为乡村和基层的治理新课题。
南澳县深澳镇金山村便是如此。作为深澳镇农业大村,金山村拥有很多优质耕地,但近年来,很多优质良田变成了无人问津的撂荒地。
今年以来,金山村在深澳镇党委的引领下,坚持支部发力,发挥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自主参与的思路,大力盘活农村沉睡土地资源,由村委统一雇请挖掘机对深度撂荒地进行开垦,开垦好的40亩土地由党员干部带头领种、村民自愿认种进行复种,一名名党员拿起锄头戴着草帽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除草、插秧、施肥等一系列生产服务,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工作。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让撂荒地变成了丰收田。
近日,在南澳县深澳镇金山村的田间地头里党旗随风飘摇,金山村党总支部党员在撂荒地种下的水稻迎来丰收的季节,金灿灿、黄澄澄的稻田里散发着稻香。
金山村党总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金山村将继续通过党建引领生态环境保护,巩固三十多年来的封山育林成果,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厚植生态环境优势,巧借山林地流转经营探索开发林下经济,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保护环境为群众、村集体带来真真切切的收益,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金山村的成功,给南澳其他乡村带来了启发。采访当天,走马埔村正在召开一场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关于全村山林地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方案。
“以前村里的山林地都没人管,闲置着也不会产生效益,现在村里准备进行统一流转,我非常支持。”一位村民代表说,每一次开发都会动到小部分人的利益,但大部分人还是受益的,眼光放长远,最终受益的是我们村民自己。
来源:汕头政务发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