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解读|乔琦:中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策略详细解读

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 2017-06-22 18:38: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工业园区绿色生态化建设中的问题与策略 2017年6月12日,在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组织召开的国际清洁技术峰会暨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第二届年会第三方治理国内外经验分享及工业园区环境治理技术选择分会上,中国环科院副总工程师乔琦发表了题为《工业园区绿色生态化建设中的问题与策略》的演讲,重点就我国工业园区发展

工业园区绿色生态化建设中的问题与策略

2017年6月12日,在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组织召开的国际清洁技术峰会暨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第二届年会第三方治理国内外经验分享及工业园区环境治理技术选择分会上,中国环科院副总工程师乔琦发表了题为《工业园区绿色生态化建设中的问题与策略》的演讲,重点就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工业园区绿色生态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业园区绿色生态化建设策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工业园区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重要的承载单位,也是下一步工业环境污染防控的重点,乔琦总工程师长期研究工业园区绿色生态化建设,下面我们就分享一下乔总精彩的演讲内容。

           

一、我国工业园区的概念

我国工业园区不同于国外园区公司化运营,是国家有建制的区域,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具有特殊的含义。

我国一些论著解释工业园区,就是指工业企业相对集聚,有比较完善的技术实施,和高效齐全配套服务体系的工业制造生产区域。伴随着多年的经济改革,功能逐渐多元化,不再单单是制造业为主,还有高新技术聚集区和经济聚集区。我国80%的排污企业都在工业园区,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二、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工业园区发展历程。随着1978年邓小平南巡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1979年创建的蛇口工业园区拉开了工业园区建设的序幕,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吹响工业园区创建的号角。在探索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等需求之下,1984年在总结上述园区运营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排名前列批1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在东部地区)正式由国务院批准创建。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排名前列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此我国工业园区的创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工业园区的数量每年飞跃式的增长。

伴随而来的,园区建设中的土地问题,规划问题,逐步显现,特别是1999年到2002年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外向型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期,生态工业,清洁生产以及循环经济等理念逐步引入了中国。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对工业园区进行了排名前列次考察和调整,园区建设进入了一个优化整合的阶段。2003年后,省级及以上的工业园区开始科学化发展,进入国家规范管理的序列,而省级以下称之为工业集聚区,主要由市镇县圈地而建,没有纳入园区管理范畴,环境污染问题总体较大。

工业园区总量多,监管难。截至2016年,全国高级的工业园区共595家,分布在30个省市自治区,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约1700多家,省级以下的工业集聚区7000余家,大量脱离国家监管的工业集聚区带来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按地域分布,东部园区居多且经济指标较好,中部西部较少,发展能力偏弱,很多西部园区的环保部门依然有招商引资的职能,这也是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过程。

工业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承载平台。工业园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世界第二,仅占国土面积万分之四的省级以上的工业园区,外贸出口占了16.8%,外资利用占了总数的37%,进出口总额占了18%,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远远高于国家的平均水平。2014年215个国家经开区生产总值之占了26.2%,财政收入占了10%,高新区114个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了全国的19.3%,由此可见,工业园区是一个经济增长级,成为地区经济支柱,对国家改革开放、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工业园区绿色生态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方面,不可回避的遗留了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园区环保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一是很多工业园区没有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环保职能设在建设局、安监局或规划局,有的甚至没有专职人员,很难满足监管要求。二是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没有衔接,且规划环评本身可操作性不强。三是环境污染问题重视不够,重经济轻环保,片面追求GDP增长。

2、省级以下工业集聚区存在监管盲区。省级以下工业集聚区没有纳入国家管理序列,经济体量小,人员能力弱,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这类园区的绿色发展需要专业第三方提供管家式服务。

3、工业园区管理方式存在漏洞。一是多数园区由管委会管理,监管职能各地不一,容易权责不清,管理不善,状况不明。二是环评监管作用有限,让步于经济发展,导致环境风险事故频发。

4、污染治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园区管理人员环保知识水平有限,出现污染治理设施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造成设施闲置或处置能力达不到要求。

5、国家园区环境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工业园区统计数据五花八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提交对象,数据的口径都不一样。很多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数据极为匮乏,很难对园区的绿色发展状况进行绩效评价,环境监管困难重重。

四、工业园区绿色生态化建设策略

  工业园区承载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集中的环境污染源,是环境污染的高发地,绿色发展对工业园区尤为重要。工业园区绿色生态化建设,是国家大力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工业共生的理念,引领工业园区提高绿色发展程度,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走新型工业道路,因地制宜,分类选择绿色发展模式。创建高级生态示范园区,是绿色发展非常重要的途径,很多园区在探索中已经获得了有益的实践。

生态工业园与循环化改造园的区别。创建生态工业园的核心是生态化理念如何指导园区,与发改委的工业园区循环改造有所区别。发改委的工业园区循环改造重在支撑项目的资助,而生态工业园则在更宏观的层面提出构建框架并指明方向。前几批发改委循环经济改造选的园区,无一例外都是高级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的指导思想。生态园区建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发展的一种理论,推崇企业之间形成很好的共生和合作关系,通过物料和能源的集成利用,把一个生产工艺的副产品变成另一个工艺的原料,实现园区物料高效流转,资源能源较大化利用,污染物最小化排放。一个理想的生态工业园区,应该实现物质的闭环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应用。在我们国家的生态工业园,因为技术条件和管理条件等原因,不能做到理想化,因此需进行分类指导,无限向理想化目标前进。如中西部地区有强烈的经济增长需求,因此创建应立足于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把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排名前列个生态工业园区是1999年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的。此后,环保部会同商务部和科技部,在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办法上不断总结研究,管理办法进行了多次修改。2015年对标准和管理办法进行了最近一次的修订,本次修订吸收了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标志着生态工业在生态文明的旗帜下,进入了新的规范化、特色化、示范化、能进能退的发展阶段。目前为止,共有93个工业园区创建了国家生态示范园区,其中48家满足了标准要求,实现了规划中的重点任务,有总结有积累,具备一定的传播性,通过了三部委的验收,获得了命名。93个工业园江苏最多,浙江第二,山东第三。上海第四,广东第五,西部地区如甘肃青海等地目前还是少有。

标准驱动提升是生态工业园的主要目标。目前创建的生态工业园区综合利用效率水平比较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了90%,平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4.1%。三部委强调生态工业园的创建为宽进严出,制定严格的标准,树立标杆,创建园区需不断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不断完善园区建设,努力实现标准要求。

生态工业园注重环境管理。园区需做好规划环评的落地,并与项目环评密切衔接,促进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招商布局等方面更加合理。园区还应完善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防控机制,完善环境监测和监管体系,建立工业园区环境信息统计机制,并探索污染治理与排污许可证机制的结合。

来源: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环保技术国际交流合作部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