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在道路易积水点设置监测“神器”确保群众出行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据气象部门报告,受到热带低压的影响,我市部分区域出现大到暴雨,较大降雨量出现在潮南区成田镇,达76毫米。
6日的热带低压尽管没有给我市带来较大的影响,但市三防指挥部未雨绸缪,紧盯热带低压的发展,及时启动相关应急响应,全力以赴应对该热带低压可能给我市带来的影响。
从市气象台了解到,该热带低压从6日早上开始便从菲律宾以东移入南海东北部。受其影响,6日我市的部分区域出现了短时强降水,市气象台在6日上午9时17分将台风白色预警信号升级为蓝色。从市三防办了解到,市三防指挥部根据天气预警及时做好各项防御工作,在6日上午9时55分启动防台风IV级应急响应,同时发出《关于做好热带低压防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保持高度警惕,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充分认识台风给我市带来的影响,加强会商研判,紧盯台风发展形势,全力做好防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着6日下午热带低压对我市的影响减小,市气象台于6日下午4时28分解除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市三防指挥部也于6日下午4时50分结束防台风IV级应急响应。
受到热带低压残余环流影响,7日我市阴天间多云,仍有中雨局部大雨,26~32℃,需注意防御局地强降水和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8日多云,局部有阵雨,26~33℃;汕头附近海面偏南风5~6级阵风7级,海上交通和作业请注意安全。市气象部门提醒,需继续做好局地强降水及其引发的城乡积涝、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防御,海上过往船只、海岛旅游和水上项目需注意安全。
新闻链接
道路易积水点,112个网格员上路巡查实时上传数据……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不仅走入千家万户,更是走入了政府的办公平台,数字城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前正值汛期,除了日常的城市管理,我市还通过数字城管系统的监控与数据传输,有效降低汛期风雨的影响,让道路积水等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昨日上午,记者便探访了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深入了解这个智慧管理系统在风雨影响下是如何为市民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可以说是整个数字城管系统的“大脑”,所有需要解决的城市管理问题都会集中到指挥中心,然后再分批进行解决。记者看到,指挥中心中间有一块大屏幕,显示的是中心城区北岸各个路口以及道路的实时情况,周边围坐的两排工作人员正用电脑对汇集来的问题进行调派解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任陈辉斌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在中心城区北岸共有7000多个摄像头,其中指挥中心自建的有100多个,城市管理系统的有400多个,与其他政府单位共享的近7000个。“包括每个人行天桥的电梯里的摄像头在内,我们的监控都设置了AI识别技术,如果监控识别到乱丢垃圾或者有破坏城市管理设施的行为,指挥中心的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我们就会及时派人去处理。”据介绍,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还配备有112个网格员,他们每天都会不定期上路巡查,遇到有城市管理方面问题网格员也会通过手机里的数字城管系统进行上报。
汛期强降水对城市最明显的影响是道路积水,而面对积水问题,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中心城区北岸较为容易积水的地方设置了57个液位仪,这些积水监测“神器”实时监测强降雨时道路的积水情况,如果超过警戒水位,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在华山长平路口,记者就见到了正在检查液位仪运转情况的工作人员,记者观察发现,液位仪分成主机和监测探头两部分,液位仪的监测探头都安装在道路路缘石里,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负责检查主机是否运行正常,另一位正用专用的清洁剂对监测探头进行清洗,并用小铲子清理探测槽里的淤泥。同时将清洗好的探头放进装有水的刻度杯,过了10分钟后,数字城管系统就将水位数据发到工作人员的手机上,这时工作人员将刻度与水位进行对比确认是否准确。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协调督办股股长谢泽峰表示,由于道路积水会夹杂着淤泥,这对监测探头会有很大的影响,在台风或者强降水来临前,他们都会对这57个液位仪进行全方位检查,将监测探头和淤泥清洗干净,以保障强降雨时设备的正常运行。“我们一般设置的警戒水位是5厘米,如果道路积水超过这个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我们会立即协调市排水公司对道路进行排涝作业,及时解决积水对道路通行所带来的影响”。
来源:汕头政务发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