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年了,汕头终于入选这份高级名单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最近,汕头好消息源源不断,接连入选了不少全国性的榜单!继“最成功70城”后,10月汕头再次出现在一份高级的名单中!10月2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官网上公示『2019年国家森林城市拟批准名单』,包括汕头、梅州在内的28个城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拟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目前,该名单仍在网站上进行公示。
据了解,这是广东继广州、东莞、珠海、肇庆、佛山、深圳、中山后,又增两个“准森林城市”。此外,我省将力争在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其中,以广州为首的珠三角地区,还将建设成为我国的排名前列高级森林城市群。
汕头“创森”的意义何在?
01
提升城市整体面貌,打造绿色鮀城
在过去几年时间中,汕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尤其是在改善城市面貌这一点,从改善道路卫生状况,再到取缔存在时间长且难善后的临时集市等等,这些举措无一不起到了效果,汕头的城市面貌改善不少。
经过“创文”洗礼后的安平路
如果说创文是汕头改善城市面貌的排名前列步,那么创森则是提升汕头城市面貌关键的一步,展示了汕头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的决心!
从2016年开始,我市借“创文强管”势头,大力推进公园、绿地的建设,全面开展绿化美化行动,一大批林业生态工程、道路绿化和城区公园绿化等项目相继完成,并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全市绿化覆盖率两方面,做到量的提高,达到质的飞跃。
自2013年汕头申请“创森”以来,城市绿化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较新数据,我市林地面积6.48万公顷,市域森林覆盖率37.42%,城区绿化覆盖率43.2%、城区人均公园绿地15.17平方米、道路绿化率86.02%。
图源自网络,侵删
02
促进旅游业发展,打造城市氧吧
汕头近年来旅游业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迅猛,这其中除了美食起了很大作用以外,汕头的“自然风光无限好”也成了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打卡的重要原因。
因地理位置优势,汕头拥有近5万公顷的湿地。其中,有着“城市绿肺”美誉的牛田洋生态保护区,因拥有大片红树林群,吸引了各种鹭鸟驻足、安家,一条属于滨海城市的新生态景观带就此形成。牛田洋也因此唤醒了发展旅游业的种子。
南澳岛虽为海岛,但岛上的白鹭生态公园也是除青澳湾、宋井之外的又一著名旅游景点。据悉,该地密植树木的环境,常年吸引不少白鹭聚集。白鹭齐飞的场景,让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在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全市共完成造林工程面积12.62万亩、封山育林面积15.95万亩、森林抚育面积44.90万亩,林分结构得到优化,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图源自百度百科、潮汕潮趣
03
扩大城市影响力,打造高级城市名片
国家森林城市是目前我国对一个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较高评价,是较具权威、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荣誉称号。入选国家森林城市名单,无疑是为汕头再增一张经过国家认证的权威“证书”。
可以肯定的是,汕头创建森林城市有利于带动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绿色GDP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成为省副域中心城市的脚步;通过打造“国家森林城市”这一城市名片,进一步扩大汕头对外的影响力,同时也推进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
延伸思考
为“创森”而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分配的问题值吗?
在正视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临近的深圳和香港。
“土地资源紧张”,是一个长期困扰着深圳和香港的问题,可即便如此,这两个城市在绿化建设方面,留下了不少余地。
比如说,至始至终地坚持部分土地用于绿化建设中:据了解,深圳绿化覆盖率约为45%,香港政府也在致力于打造亚洲绿化模范城市,于是有了“城市绿化覆盖率约为70%”的好成绩。
俯瞰视角下的九龙公园
深圳蛇口
前面我们讲到,近年来汕头为了创森,在绿化方面下来不少功夫,比如“向海借森林”、建设绿地公园等等;其中,从1998年起,汕头便开始实施“向大海要森林”计划,先后引进了无瓣海桑、海桑、木榄、红海榄等20多个树种,完成红树林人工造林作业面积640多公顷。
滑动查看更多,图源见logo
但是,“公园资源分配不均匀”这一点引起不少诟病,最集中的地方,莫过于在中泰立交桥下及附近区域。谁能想象,一个小小立交桥下存在的公园竟然达到5个之多?
毫无疑问的是,在为创森实行了一定相关举措后,相关指标上去了,但随之而来的却又是另一个问题:
“在现阶段汕头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大面积的重复建设公园,真的有必要吗?”
重复在一地建设多个公园,真的不是资源浪费吗?
小结
作为经济特区的汕头,一直被人戏称为“经济特困区”。但幸运的是,近些年,随着这座城市区位优势逐渐凸显在大众面前,我们开始看到了汕头在未来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本次入选“国家森林城市”名单,除了能够改善本地的生态环境以外,更是能够借这张具有权威性的城市名片扩大影响力,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早日重现旧日辉煌。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