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纺织印染中心:产业升级达标排放 练江整治重现水清岸绿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喜迎二十大,细看这十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汕头橄榄台策划推出“多彩汕头”专题报道,以点及面呈现十年来汕头各地城乡面貌的变化亮点,展示多彩新貌、和美侨乡,以实干笃行交付汕头答卷。
入园后,成本降低、产能提升、达标排放
纺织服装是潮南区乃至汕头市的主要支柱产业。潮南区是我国规模较大、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最密集的家居服装、内衣和内衣面辅料及其配件原产地之一。印染行业作为纺织服装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整个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潮南印染中心未建成投用之前,印染企业分散在练江流域,难以统一管理、有效治污,成为练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潮南区委区政府经充分论证,启动建设潮南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推动印染企业入园集聚生产、统一供热、集中治污,实现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和环境提升。
龙凤印染是潮南印染中心首批入园企业之一,也是潮南区的龙头印染企业。在企业新的生产车间里,一条条较新标准的先进生产线不仅生产效率更高,而且更加环保节能。借助冷凝水回收等技术,入园前企业加工1吨棉布需要耗费100吨左右的水,现在只需要70吨。利用园区统一供热系统和厂区热能回收系统,企业生产的整体能耗降低了30%,一台定型机通过热回收,一年能省100万元的成本。
由于园区统一供热、统一处理污水,企业现在不用再投资建设锅炉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不用安排专门人手负责供热和治污工作,不管是一次性投入还是日常运营管理费用都大幅减少,安全生产更加可控,厂区环境也大有改善。
成本降低、产能提升、达标排放,潮南纺织印染中心对整个潮南印染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益处是实实在在的,统一治污对减少环境影响、助力练江污染整治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水是印染行业的生财之源,印染技术对水源水质要求极高,污浊的用水会影响布料成色质量。生产污水如果不能达标排放,最终将影响印染行业生产用水,入园生产、达标排放,共同保护母亲河已经成为所有入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共识。
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样板
2016年以来,以“循环经济”为核心设计理念,潮南印染中心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监管、统一治污”的要求,已经建成污水处理厂、热电联供工程、通用厂房、商住配套、市政道路管网配套等设施,打造集纺织印染、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热电联产、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六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采用高性能MBR膜处理工艺,确保处理后的污水稳定达标排放;热电联产项目使用中水作为生产用水,生产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次利用,全部回用不外排;园区内所有企业生产所需热能由热电联供电厂通过管道统一供应。
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38家,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量约10.08万吨,热电联产日供应蒸汽约9000吨,日上网电能85万度。
2022年1-6月份,园区42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约33.25亿元,园区企业实现税收3674.64万元,为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为练江重现水清岸绿发挥重要作用
潮南区印染中心园区外所有印染企业均已关停,符合条件的统一进园生产达标排放,彻底断绝了印染行业污染源,有效助力练江综合整治工作,为练江重现水清岸绿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1至6月,练江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浓度均值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实现国家、省下达的考核目标;其中,6月练江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历史性首次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
潮南印染中心已先后先后获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产业转型升级典型案例”、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中国纺织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示范基地”“广东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广东省首批特色产业园区”等荣誉称号。
当前,潮南区正围绕全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战略部署,继续推进潮南印染中心扩围升级,利用汕汕高铁带来的区位交通优势,逐步发展与处理中心发展相适应的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业,大力吸纳和带动中小化工企业及相关企业集聚升级,引进印染助剂、印染新材料等生产项目,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努力构建潮南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推动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强链延链补链发展,加快融入练江滨海发展示范片区建设。
来源:汕头橄榄台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