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松畅谈汕头综保区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汕头资讯助手1 2022-01-05 09:13:2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汕头综合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春松在“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一把手’访谈”中表示,标杆就是标兵、就是示范,既是使命,更是责任,综保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勇担使命、勇毅前行,在全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当好标杆。

“作为全市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汕头综保区打造‘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责无旁贷。标杆就是标兵、就是示范,既是使命,更是责任。”

“建设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五大中心’,在全国综保区排名中赶超进位,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争当开拓进取的改革者,起而行之的奋斗者,攻坚克难的冲锋者,先行示范的领跑者。”

——汕头综合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春松

“打造‘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是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对汕头综保区提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要求,非常符合综保区发展实际,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汕头综保区发展的高度信任、殷切期盼和悉心关怀。”近日,汕头综合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春松在“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一把手’访谈”中表示,标杆就是标兵、就是示范,既是使命,更是责任,综保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勇担使命、勇毅前行,在全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当好标杆!

丨加快打造“五大中心”赶超进位

汕头综保区的前身是汕头经济特区保税区,是1993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排名前列批国家保税区,2020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是国务院2019年出台《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9〕3号)后全国排名前列由保税区转型的综合保税区,享有“免证、免税、保税、退税”政策,是目前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

“作为全市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汕头综保区打造‘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责无旁贷。”陈春松掷地有声:“我们将按照市党代会提出的发展定位,围绕市委、市政府‘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五大中心’(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和销售服务中心),努力打造成为全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在全国综保区排名中赶超进位,真正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丨抓好“五个聚焦”实现“五个突破”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那么,汕头综保区将如何打造“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陈春松表示,综保区将按照打造全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的发展定位,感恩奋进、起而行之,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将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具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转化为狠抓落实的项目清单。

“具体来讲,就是要重点抓好‘五个聚焦’、实现‘五个突破’。”陈春松说——

01

聚焦主责主业,实现产业结构新突破。综保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较高形态,不能发展成为一般的产业园区。而是要充分发挥保税功能政策优势,把保税主业作为主攻方向,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和其他功能区实现错位发展。

02

聚焦规模效益,实现总量质量新突破。对外贸易是衡量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考量指标。综保区将在巩固提升传统贸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大外贸进出口堆头,在全国综保区排名中赶超进位。

03

聚焦服务效能,实现营商环境新突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是软实力、更是竞争力,综保区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全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切实推进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不断取得新成效,让市场充满活力,让企业加速成长。

04

聚焦改革开放,实现制度建设新突破。要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重燃特区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干劲和血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

05

聚焦土地利用,实现发展空间新突破。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千方百计提高亩均效益,让每一寸土地发挥出较大的价值。同时,要敢于“突围”,寻求合作,实现有限空间的无限发展。

做大做强保税主业 打造外贸发展引擎

汕头综保区

将加快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多点开花

助力全市外贸做优做强

汕头综保区是汕头乃至粤东地区开放的主阵地、外贸的主战场,在稳外贸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汕头综合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春松在“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一把手’访谈”中表示,打造全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汕头综保区必须在外贸主战场上要有新作为;作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功能区,综保区在外贸这一保税主业上必须作为全市外贸发展的引擎;现在汕头综保区的发展规模还比较小,加快发展仍是排名前列要务,要力争2022年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市外贸比重的1/3,以此为基础,再通过2至3年的努力,争取实现占全市外贸比重“半壁江山”的目标。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我想我们还是要在做大做强保税主业上进行努力。”陈春松说,市党代会报告强调,综合保税区要聚焦保税核心业务,发挥“保税+”功能优势。下来,该区将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把保税主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等“三大业务”。同时,该区将继续围绕综保区“五大中心”(加工制造中心、物流分拨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研发设计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发展目标,提高项目引进标准,把产值、税收、品牌、新业态等方面作为产业准入的重要考量指标,引进一批产值高、税收贡献大、品牌效应好、和新业态密切相关的高端优质项目。

如今,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汕头综保区2021年外贸实现高速增长,正是得益于新兴贸易业态模式的突飞猛进。2021年,该区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

2021年1至11月,全区实现进出口额173.28亿元。其中,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等新业态实现进出口额159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92%。跨境电商“1210”业务和 “9710”业务实现进出口额近153.5亿元,占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63.8%;市场采购实现出口额近6亿元,约占全市60%。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5月,汕头综保区启动了粤东排名前列跨境电商“前店后仓”项目,使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免税店就能购买到质量有保证且价格实惠的进口商品。由于有了保税展示店,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通过正规渠道“零距离”体验跨境电商产品,现场体验满意后在平台直接下单,货物立即从汕头综保区发货,较快24小时配送到家。这种“前店后仓”的实店选购方式,既方便快捷,同时也打消了顾客网购“看不见、摸不着”的顾虑。而且根据国家较新政策,每位消费者可享受到“单笔不超5000元,全年26000元”的免关税跨境电商政策红利,大幅降低了购物成本。“这是综保区才有的特殊政策,综保区内企业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可享受零关税税率,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按70%征收。”陈春松表示,汕头综保区将继续推动“前店后仓”项目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开设更多的门店,以点带面促进保税展示向粤东地区全覆盖。

目前,汕头综保区还在积极推动阿里巴巴菜鸟物流及淘宝保税汕头1号仓等一批优质大型项目落地建设运营,加快建设综保区跨境电商展示中心,与深圳前海共建数字贸易跨境电商产业园,对接全球保税维修业务,尽快实现新业态新模式多点开花,助力全市外贸做优做强。

发展关键词

改革创新

“市党代会要求我们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就是要求我们要在敢闯敢试、敢于创新方面走出新路,特别是要敢于复制横琴、前海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好的经验做法,大胆去试验,大胆去尝试。”汕头综合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春松指出,汕头综保区从诞生之日起,改革创新就是它的标签和基因;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改革创新必须成为综保区的魂和根;汕头综保区要传承这种改革创新的基因,更好服务全市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目前,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中涉及海关创新事项103项,汕头综保区已复制96项,其中只能在特殊区域应用的共34项已全部复制应用。该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深入推进制度创新。

01

复制应用先进地区政策经验。既要学习借鉴“双区”“双合作区”的创新经验做法,也要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先进综保区等政策经验,不断完善汕头综保区有关制度政策,提升区域竞争力。

02

探索制定综保特色政策。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华侨试验区”政策叠加优势,聚焦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管理制度和商事登记制度等重点内容,探索制订出台一系列彰显汕头综保区特色的好制度好政策,成为全市制度创新的新高地。

03

持续推进区港关一体化联动。积极实施“先入区、后报关”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通综保区与广澳码头的空间和系统壁垒,全面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同时,要努力释放政策红利,推动成熟经验在全市覆盖推广。

内优+外拓

当前,汕头综保区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项目建设需要用地保障,但该区土地空间有限,区域土地存量少、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此,该区提出,要通过“内优+外拓”,在产业空间上实现新拓展。

内优方面:该区将采取三个“一批”做法,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推动“工改工”深入开展,取得实效。同时,强化土地供应管理,提高土地容积率。首先是“提升一批”,通过“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制定产能提升方案,帮助企业加大有效投资、扩大产能,提高土地综合产出效益。其次是“新建一批”,对新引进的项目,督促企业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产运营,早日发挥效益。第三是“改造一批”,对老旧厂房进行改造,探索规划建设一批通用厂房,让企业“拎包进驻”,提升土地利用质量。目前,该区在建的2宗“工改工”项目正加快推进,下来将马上实施2宗新的“工改工”项目;2022年争取对已收回的2宗用地进行改造。

外拓方面:市委、市政府已经在汕头综保区以外,重新划定了4.95平方公里土地,作为汕头综保区的扩围区域。目前,该区正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土地清理整备,加快建设运营,形成区内外上下游齐备、产业链完整、功能互补性强的“保税+”产业生态圈,再造一个“新综保”。

记者手记

担当新使命 展现新作为

走过了28个年头,汕头综保区已从一片荒芜的海边逐渐发展成为高级功能区。作为全市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当前该区迎来了非常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如今,全区上下已奏响了打造全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的最强音,发出了冲锋号:打造新标杆,必须在外贸主战场上要有新作为,在外贸这一保税主业上成为全市外贸发展的引擎;打造新标杆,必须在改革创新要有新亮点,更好服务全市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打造新标杆,必须在产业空间上要有新拓展,加快破解发展空间不足的瓶颈。

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打造新标杆。汕头综合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春松在“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一把手’访谈”中话语铿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任务。我想,唯有勇担使命,才能不负重托;唯有当好标兵,才能不负时代。我们要坚决扛起‘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的使命任务,奋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争当开拓进取的改革者、起而行之的奋斗者、攻坚克难的冲锋者、先行示范的领跑者,扎扎实实把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不负嘱托、不负未来、不负汕头人民!”

来源:汕头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