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市场改革正在路上!取消公摊面积,已经快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一年一度开展的“两会”又是近期的热门时事,与往届会议一样,今年“两会”同样谈及了不少民生话题,如同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取消商品房公摊面积”一事就登上热搜榜首。
商品房公摊面积
在谈及今天讨论的话题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到底什么才是商品房公摊面积?
商品房公摊面积包括但不限于:楼梯间、垃圾道、电梯井、公共门厅、过道、警卫室、地下室等公共用房及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具体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且共有建筑面积还包括房屋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和外墙,以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计算。(水平投影面积: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即建筑占地面积)
一般来说,多层商品房的公摊面积大约在10%左右;小高层和高层商品房的公摊面积则在15%-25%左右。(即100平的房子到手只有90平,甚至更少)
公摊面积不透明,业主利益难保障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洪洋所提到的一样,“取消公摊面积可以将实际的公摊面积成本核算到实用面积之中,让老百姓明白付费、放心购房”。
纵观当前的商品房市场,大部分的公摊面积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纯粹由开发商说了算,可业主却要为此承担高额费用。
同时还衍生出很多不合理收费(如物业费、取暖费等按公摊面积的收费)。以一般住宅70年的产权年限,数十年下来这都是一笔“无效支出”,对刚需们而言压力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按理说公摊面积由业主缴费,那公摊面积区域所得到的收益(广告、会所等)理应由业主所有,可事实上,这笔收益根本不被业主所知道。
“公摊源头”早于2013年取消公摊
翻阅资料发现,香港是全国排名前列试行公摊面积的地区(1952年),当时实施的原意是让不同面积的住户分担整栋楼的产权,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得出电梯维护、楼宇修缮等产生的金钱纠纷的解决方案。
△香港(图源丨网络)
这项政策在香港试行后,内地于1995年12月1日也正式实行这一政策,只不过随着楼市的变化,这项原本服务业主的措施逐渐成为开发商的“赚钱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排名前列提出实施商品房公摊面积的香港地区,在2013年出台的新规中,要求房屋交易需以“实用地面积”作为计价标准,从此公摊面积就已退出了香港楼市。
提议一出,网友开启“热议风暴”
#建议取消商品房公摊面积#话题上热搜后,网友们也立马开启“热议风暴”。
在这次“热议风暴”中,不同人自然有些不同的看法。
🚩 一部分人表示强烈支持,要求买房透明化!
🚩 一部分人则表示,只要公摊面积收费取消,那成本就会转移到房价本身,最后导致房价上涨,受苦的还是购房者自己。🚩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在如今的商品房试产中,不仅要取消公摊面积,连同商品房预售制也应一并取消。
综上所诉,无论是公摊面积还是预售制已经成为了业主买房时的一大顾虑,实际上,近几年此话题时常被拿之讨论。
近几年涉及公摊面积、预售制的话题:
2018年,央媒发文《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支持取消公摊.
2019年,住建部发布《住宅项目规划(征求意见稿)》,内容提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这也是住建部首次提出房屋应按套内面积进行交易。
2019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林燚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和公摊面积,与国际接轨。
2021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提交“取消公摊面积”的提案,而且他还连续4年提案建议实行商品房现房销售。2022年他仍继续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
公摊面积、预售制被取消,将有何影响?● 公摊面积取消,实现房价透明化
取消公摊面积也就是说,未来业主购房时只需按照自己入手房子的实际面积计价,这种清晰的计价方式是可以直接遏制某些开发商不讲道理的“灰色操作”。
● 预售制取消,较大化维护购房者权益
预售制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期房。“交房时货不对板”、“无法如期交房”都是预售制下很直接的缺点。取消预售制,看得见摸得着的现房才能较大化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而且也能从源头上减少“烂尾楼”的出现。
笔者有话说
是否取消商品房公摊面积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公摊面积的出现的确需要让业主承担一笔不明不白的费用,从而增添购房压力等方面的问题。
可另一方面,在如今人皆生活品质大提升的环境下,项目内的公共区域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未来公摊面积被取消,是否意味着小区绿化、日常休闲等公共区域会被房屋直接取代?如果在保持原有公共区域配置的前提下取消公摊面积,那是否意味着房价将会上涨?
在我看来,公摊其实在所难免,问题是减少开发商暗箱操作,实现公摊透明化、涉及内容全细化,让购房者真正清楚自己的钱花在哪。
最后关于取消公摊面积,
你们又是否支持呢?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